当前位置:首页 > 调研报告

加强新形势下招商引资工作的对策建议

发布日期:2022-06-01 15:43信息来源:韶关市委统战部网站 阅读次数: 【字体:   收藏

将加强招商引资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突出招商引资的优先工作地位,进一步优化区域经济资源配置、加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在韶企业乃至我市产业“补链”“强链”,实现最大程度的协同发展,民盟韶关市委会成立了调研组,对标我市现阶段招商引资机制和成果,通过市内外座谈、走访、交流等方式开展了系列调研,并形成了调研结果。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市招商引资任务完成情况

   

二、我市招商引资工作存在问题

(一)产业发展水平不高目前,我市在谈签约的项目依然是传统生产型项目多、高新科技类项目少;独立型项目多、能吸引产业聚集具有带动性的龙头项目少;内资项目多、外资项目少的情况。同时,各县(市、区)大部分产业还停留在产业集聚的初级阶段,产业规模不够大,配套能力不强,带动型、支撑型、创税型的大项目少。不少所谓的产业仅仅是众多生产同样产品企业的简单集中,没有形成专业化分工。大量“小而全”企业的同质同位竞争,阻碍了产业链的延伸和竞争力的提升。全市具有独立研发能力的大企业偏少,企业科技开发、技术创新能力也不强,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多数企业仍然以贴牌生产、粗放经营、低技术含量为主,自主研发和自主品牌商品较少

(二)产业园区建设滞后一是我市各产业园区总体规模依然偏小,园区前期的规划编制中普遍存在的开发成本较高、产城融合考虑不足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产业配套仍不完善商业及生活服务配套较为薄弱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来韶投资置业的积极性。二是我市除华南装备园,县(市、区)及各省级产业园产业发展顶层设计不足,直接导致我市园区招商引资普遍重企业引入,缺少产业集聚,不注重发挥比较优势培育特色产业,特色产业总量不大,各产业园区间发展同质化。三是园区发展机制无序,向上争取政策的力度不够部分产业园区仍存在重大项目招商吸引力不足、园区用地指标缺乏、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等的问题市级层面对产业园区发展方向的统筹性和引导性不足,园区招商工作“各自为政”,“重企业引进、轻产业集聚”的问题较为突出园区统筹机制尚未完善市级层面尚未建立土地审批、环保准入、亩均效益等对园区招商引资方向的引导机制。

)空间要素保障不足。一是园区土地储备不均衡,全市产业园中的项目,部分因缺用地指标林地指标未能落地,全市园区可用熟地总体数量偏少;二是盘活闲置、低效用地难度仍较大,全市园区闲置低效用地仍较多,在空间规划上,部分县级园区扩园面积较小,难以满足未来15年的产业发展需求。我市闲置用地也存在流转不畅,盘活利用率不高的问题。

(四)招商引资方式方法落后。我市招商引资工作多停留在举行招聘会、实地考察招商等层面,创新方式不够、创新力度不足;尤其是2020年上半年,在疫情防控期间暂停举办一切大型经贸活动,对我市产业招商宣传和项目推介造成一定影响。

三、加强新形势下招商引资工作的建议

(一)合理规划全市工业经济的发展布局突出产业园区作为全市工业经济“主战场”的地位,对各县(市、区)园区的产业定位及发展方向进行宏观指导,避免产业盲目发展和分散杂乱。在布局思路上,市辖三区产业基础、城市配套较为完善,主要作为“长链型”产业布局,辐射带动七个县市区配套产业的发展,构建产业体系“大联合”(例如以市区电子信息终端产业带动始兴印制电路板产业的发展)。七个县市区除发展本地特色产业外,考虑到用地指标、发展空间、地理区位相对较差等因素,每个园区要突出重点,以“短链型”产业进行集聚发展,构建“小循环”。

(二)市级层面统筹招商引资工作参照深圳、东莞、肇庆等发达地区做法,成立统一的招商机构,由市领导挂帅重大项目,坚持全市招商引资“一盘棋”,采取建立联席会议机制、成立专项工作小组等手段,统筹发改、工信、商务、自然资源、财政、生态环境等部门进行推进,制定“一事一议”的支持政策;对于引进项目符合县(市、区)产业定位的,各县(市、区)要落实主体责任,明确一把手作为第一责任人,将园区考核与当地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绩效挂钩,培养一批“工业书记”“工业县长”,确保工业强市战略实施成功,全面做好项目跟踪服务工作。

(三)加大闲置空间盘活力度。我市目前闲置用地、闲置厂房存量较大,建议:

1.鼓励企业建设及租赁厂房。新签约企业与土地使用权权属企业合作,通过厂房租赁等形式,盘活闲置用地及厂房。

2.鼓励标准厂房建设。鼓励已获得土地使用权的企业建设或出租标准厂房,政府按建成或出租面积返利企业,并鼓励企业通过各种方式租赁建成的厂房,既可活用闲置用地,又可凭借现有厂房吸引更多企业入驻。

3.建立土地退出机制。建议在投资协议中明确,企业如存在以下主观原因,所占用土地由政府按合同约定予以收回:一是逾期未开工且催促后无实质进展的;二是未如期完成投资协议约定投资额的;三是厂房建成后未购置设备或未进行实质生产的;四是项目投产后未达到约定生产指标的;五是项目指标不符合产业政策或环境等指标不符合国家标准且不予整改的;六是其他因违反投资协议而导致项目退出的。

(四)利用好招商人员资源。根据肇庆调研成果显示,该市招商工作推进取得巨大实效,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积极调配人员资源,“螺蛳壳里做道场”,在有限资源内实现了成果最大化。

1.发挥好外驻招商组的作用。每年从市本级及各县(市、区)招商部门中,选择专业性强、有经验、有资质的人员派驻广州、深圳、东莞等地进行招商,把我市的招商需求带出去,把一线城市的客商信息、项目信息带回来;广泛宣传我市的招商政策,努力促进在外韶商的产业回归、技术回归、资本回归和人才智力回归,切实发挥招商先锋和突击队的作用。

2.举办专业培训会。部分招商干部存在重业务、轻学习的情况,对政策法规不熟悉,或因招商任务繁重,难以自行学习政策法规,为此,建议由市商务局制定全市招商人员年度培训计划召开专题培训会,邀请专家对全市招商干部进行授课,鼓励招商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激发活力。

3.落实项目跟踪服务。对于有意向落地的企业,要进行积极沟通,详细介绍我市的招商引资政策支持;落户各县(市、区)的企业,由本地工信局、商务局、园区管委会指派专员负责项目一对一跟踪服务,从审批手续、证件办理、人员需求、开工建设等方面,实现各时段、全环节、多方位跟踪服务。

4.提高招商干部的福利待遇。探索建立招商人员激励机制,由市委组织部研究制定并出台招商干部激励办法,在生活上、政治上关心招商干部。对于前往外地驻点招商的干部,政府可从提高待遇、职称评定、子女就学等方面给予充实保障;同时,用好招商引资这块“试金石”,在干部驻外地招商过程中,可对干部进行一线考察,使他们进入组织视野。

(五)创新招商方式方法。将传统招商与现代招商相结合,充分发挥企业、商会、乡贤等在招商引资中的“桥头堡”和“联络带”作用,借力打力,实施精准招商、靶向招商。

1.鼓励企业提供招商引资线索。在进行招商活动前,招商人员可先与本地企业会商,尤其是税收贡献高、产业带动明显的代表性企业,了解企业的发展需求,争取为其补链、固链、强链。对于提供有效招商线索的企业,当地政府可承诺为其优先提供项目用地。

2.活用委托招商形式。在传统的招商模式中,政府招商人员频繁往返于省内外进行考察、调研、参加推介会等,但赴外地进行招商活动的人员规模有限,收获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建议政府部门将驻点招商与委托招商结合,通过当地走访,发展一批委托代理机构和招商经纪人,“反客为主”,创造时间优势、经验优势、地域优势。

3.打好“乡情牌”。建立政府部门与异地商会联动机制,发挥在韶异地商会、异地韶关商会的沟通联络作用,建立商会招商引资信息共享平台,邀请异地商会参与我市的招商引资工作中;发挥市工商联的沟通联系和带动作用,建立健全商会代表联席会议制度,经常听取非公有制经济企业人士对我市经济发展、产业政策等的建议意见。同时,充分发挥我市异地知名商人的作用,密切联系异地韶关乡贤,通过以商引商、以友引商、以亲引商等方式,达到“引来一个,发展一批,带动一片”的效果。

(六)建设服务型政府。建议市、县两级政府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理念,特别是转变招商引资理念,理清政府部门在招商工作管理中的定位,建设促进企业加快发展的服务型政府。

 1.营造良好环境氛围。号召全市各职能部门联合起来,共同助推我市招商引资工作,不断优化软硬环境,提升城市内涵品质,关心、支持、引导企业和项目的落地工作,营造“亲商、重商、安商”的浓厚氛围,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2.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全市各工业园区道路交通、污水管网、集中供热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园区承载力和吸引力。在肇庆调研时发现,该城市在服务园区,尤其是建设基础设施方面倾注了大量心血,优质的服务和环境吸引了大量外地企业落户。我市拥有显著的区位优势,如能继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势必能吸引更多优质企业,有助于我市变“招商”为“选商”。要多向珠三角城市群靠拢,勤学经验、苦练本领,通过“硬联通、软联通、云联通、情联通”以及“抓住胃、抓住眼、抓住心”的“四通三抓”,大力提高与“双区”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搭好桥梁,让互惠互利的共赢策略开花结果。

3.加强人才供给力度。我市自实施“丹霞英才”计划以来,为全市党政机关输送了大量新鲜血液,有效充实了机关事业单位后备力量。建议参照“丹霞英才”计划,制定深化校企合作、为企业输送人才的措施。一是促进校企合作。肇庆新区通过推行校企合作,为园区输送了大量技术及管理人才,增强了企业在当地发展的信心。我市技术学校及职业学校较多,建议按照《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的通知》精神,探索合作式办学,按照工学结合模式,实行校企双主体育人,并可会商学校根据就业市场需求,合作设置专业、研发专业标准,开发课程体系。二是政府带队校招。开创“一线招聘”模式,组织带领有用工需求的企业,前往高等院校、职业院校数量多的珠三角、乃至周边省份进行校招,在政府人员宣传韶关良好发展形势和优惠政策的同时,让企业能够与学生进行面对面沟通,真正参与到人才招聘的全环节。